1. 90/10法则
无论90/10法则,80/20法则,还是双尾效应,都是幂律的一种形式。幂律反映的是一种不均衡的社会现象。比如10%的事件导致了90%的结果,或者10%的人口占有了90%的财富等。
2. M形社会
"哑铃型"社会的另一种表述。日本"战略先生"大前研一提出,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富者在数字世界中,大赚全世界的钱,财富快速攀升;另一方面,随着资源重新分配,中产阶级因失去竞争力,而沦落到中下阶层,整个社会的财富分配,左边的穷人变多,右边的富人也变多,但是中间这块,日益消失,跟字母"M"的形状一样。
3. 懊悔
每一天,张三都走同一条路回家。
某一天,张三突发奇想,选择另一条路回家,结果被一只狗咬了,这时张三什么感觉?
假如,张三是在以前每天都走的老路上被狗咬了呢?
两相比较,因为改变而产生的那部分额外的挫折感就叫"懊悔"。
4. 表征直觉推理
人类的思维,倾向于从无序中看出秩序,从不规律中找出规律。即便是从一大堆随机的经济数据中,也能推出所谓的规律。表征直觉推理即是指从一些数据的表面特征,直觉推断出其内在的规律性,从而产生认知和判断偏差。
5. 禀赋效应
敝帚自珍,吃到的葡萄是甜的。是同样一件物品,一旦人们拥有它,相对于还未拥有这件物品的人而言,会对此物品估计一个更高的"价值"。
6. 不对称的赌局
说白了就是"捡漏",只要用心找,这个世界上肯定会有"错位的赌注"。保险算不上"不对称的赌局",但某些情况下可以帮你躲开负面的黑天鹅。
7. 参照点(参照系)
俗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同一事件,选择不同的比较对象,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比较对象就是参照点。
8. 参照依赖
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决定。人类天生需要"比",失去比较对象(参照系),就像走路的人失去路标一样。
9. 长尾理论
一种似是而非的理论,本质上仍为超越幂律。长尾理论的提出者,克里斯•安德森自己也承认,"长尾理论颠覆了二八法则"有点夸大其词,此外"对头和尾的不同理解,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10. 沉没成本
又叫非攸关成本,系指没有希望捞回的成本,即使追加投入再多,都无法改变大势。
11. 沉默的证据
俗话说,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粗枝大叶的人会以为"贼"是容易成功的,其实,一个成功的"贼"后面还有很多失败的"贼"。然而,失败者是没有发言权的。
12. 冲突下的选择
面对的选择越多,人们越是举棋不定,结果什么也没有选择,反而让机会白白流失掉。
13. 大数法则
又称"大数定律"或"平均法则"。在随机事件的大量重复出现中,往往呈现几乎必然的规律,这类规律就是大数法则。在试验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试验多次,随机事件的频率近似于它的概率。
14. 赌徒谬误
人们因为错误地诠释了"大数法则"的平均律而产生的错误心理。掷硬币正反面出现的概率仅为50%,在掷硬币游戏中,如果前几次大多数出现正面,那么很多人会相信下一次投掷很可能出现反面。
15. 二八法则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对19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和收益统计分析时发现:"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20%"。这就是"二八法则"。"二八法则"是幂律的一种大致描述,反映了一种不均衡的社会现象。
16. 翻倍下注效应
失败者并不总是风险厌恶者。很多输钱的赌徒会采取要么翻倍下注、要么不赌的策略。翻倍下注的输家比拒绝再玩的输家反映更加极端,他们幻想一举捞回所有的损失。
17. 反射效应
反射效应是在丹尼尔•卡纳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的前景理论中提出的,是指人们对于获得和损失的偏好是不对称的。面对可能损失的前景时,人们有风险追求(Risk Seeking)的倾向;面对获利(或赢利)的前景时,人们有风险规避(Risk Averse)的倾向。
18. 风险偏好
对风险的"口味"偏好。就好比有人喜欢吃辣,有人讨厌吃辣一样。可以分为风险喜好、风险厌恶和风险中性。
19. 活力曲线
人们喜欢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包装社会学的理论,活力曲线就是典型代表。
它由GE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提出,实质是以科学的名义将员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然后严格地加以区别对待,并对业绩靠后的进行惩办。这一曲线被认为是给GE带来无限活力的法宝之一。
20. 极端先生
本书为叙述方便,对幂律所做的一个人格化的比喻。
21. 跨期抉择
先吃大葡萄,还是先吃小葡萄的问题。是指针对不同时间段,对"成本-收益"进行的权衡。
22. 蓝海战略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对产品价值链的"偷梁换柱",以及一套"加减乘除"公式,让产品或服务感觉很奢华,价格却很公平。"高贵而不贵"。
23. 累积优势
指从过去的成果中获益优势。唱片、图书公司之所以会"买榜"造假,也是希望通过一种虚拟的"累积优势"获利。
马太效应是对"累积优势"的一个最好注解。在《圣经•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句话:"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但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24. 卖出效应
经济学家赫什•谢夫林在研究中发现:假如投资者同时持有两只股票,一只获利股票的持有时间太短,而另一只亏损股票的持有时间太长。那么他们会选择急于脱手赚钱的投资,却把赔钱货留在手上。谢夫林称之为"卖出效应"。
25. 偏好理论
传统经济学中的一个假设,认为人的选择与参照点无关。行为经济学则证实,人们的偏好会受到单独评判、联合评判、交替对比以及语意效应等因素的影响。
26. 穷尾
穷尾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扉页上,通常都印有这样的格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27. 期望效用
决策后的各种可能情况下的不同的收益对应着不同的效用,这些效用的加权平均就是期望效用。
28. 期望值
决策之后的各种可能情况下的不同收益的加权平均值。
29. 前景理论
卡尼曼和特韦斯基于1979年提出,是行为经济学的重要基础,卡尼曼并因此而获得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其核心结论是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受到投资机会以何种形式出现的影响。
30. 强制正态分布法
"强制正态分布法"大多为企业在评估业绩效果时所采用。该方法就是按事物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规律,先确定好各等级在被评价员工总数所占的比例,然后按照每个员工绩效的优劣程度,强制列入其中的一个等级。
31. 确定效应
在确定的好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
32. 蛇咬效应
也称为风险厌恶效应。是指在经历了亏损之后,人们会变得更加不愿意冒风险。赌博者在输钱之后通常会拒绝赌博,感觉像被蛇咬了,弄成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
33. 社会贴现率
是指能够恰当地把整个社会未来的成本和收益折算为真实社会现值的贴现率。社会贴现率的确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贴现率、社会的安定、人的平均剩余寿命、社会的犯罪率、交通事故率、职业保障程度等,因此,要得到完全准确的数据是相当困难的。
34. 时间价值
金融的基础概念。金钱具有时间价值,是基于人们希望现在而不是未来取得金钱,因而当金钱用于存款或投资时,理应获得利息,这样,金钱的未来终值应大于现值。
35. 时间偏好
远水不解近渴。经济学家认为,人们给当下某物赋予的价值要比给未来"同样"的东西赋予的价值高。
36. 手感理论
心理学家吉拉维奇通过篮球队的球迷、教练、队员的调查发现,大家都有一个信念:如果队员投篮连续命中,大家都相信球员"手感好",下次投篮还会得分。但吉拉维奇通过大量统计分析却显示,"手感理论"只是一种迷信,实际并不存在这种规律。
37. 双尾理论
本书提出的一种观点,是对长尾理论的一种修正。尽管"长尾"会越变越长,但却不会变肥。而原来的"头"也越来越陡峭,像一只竖起的尾巴。这说明了中间层的逐渐消失,集中现象更加突出。这也就是双尾效应。
38. 泰勒四原则
泰勒为了帮助人们将快乐最大化,把自己的心理账户理论推演成四个原则,即好消息要分开说、坏消息要一起说、小好大坏分开说、大好小坏一起说。
39. 贴现
是一种票据转让方式,是指客户(持票人)在急需资金时,将其持有的商业汇票,经过背书卖给银行,以便提前取得现款。银行从票面金额中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申请贴现人。
40. 未来损益贴现率
鲁文斯坦通过实验证明:远期损失、收益的贴现率并不一致。譬如:今天拿100元的价值相当于一年后拿158元,而今天损失100元的价值相当于一年后损失133元。
41. 小概率事件
指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前景理论认为多数人具有强调小概率事件的倾向,并认为面对小概率的赢利,多数人是风险喜好者;面对小概率的损失,多数人是风险厌恶者。
42. 小数法则
是一种心理偏差,是人们将小样本中某事件的概率分布看成是总体分布。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形下,会抓住问题的某个特征直接推断结果,而不考虑这种特征出现的真实概率以及与特征有关的其他原因。
43. 效用贴现
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如果时间有价值的话,人们对未来的"收益"将打折扣,同样数目的"收益",现在拥有比未来拥有合算。也就是说,当下的满足要比将来的满足更有价值。
44. 心理账户
人们会根据钱的来路、存储的方式或支付方式的不同,无意识地将金钱加以归类,并赋予不同的价值,进行管理。
45. 新穷人
在双尾时代,成不了富人,就只能做新穷人。新穷人的温饱是不成问题的。新穷人还包括在社会财富再分配过程中,"返贫"的原中产阶级,他们的很多人财富已经缩水,却仍做着中产迷梦。
46. 新奢华品
感觉很奢华,价格很实惠,能让消费者拥有好的感觉与贴心服务的产品,即:感觉五星级+价格二星级。
47. 虚拟价值
消费者购买一款商品,除了基于实实在在的"实际价值"外,还可能由于炫耀性、归属情感诉求、个性诉求等动机。满足消费者的这些需求的商品的商品价值,就是虚拟价值。
虚拟价值,也可以称为虚幻价值。好的商品,总会在务实与务虚之间,找一个平衡。
48. 中杯效应
我们买饮料或其他消费品的时候,经常有大、中、小三种型号,很多人首先会在价格比对的刺激下,选择中号商品。我们把这种选择"中庸之道"而忘记了真实的需求的现象称为"中杯效应"。
49. 中庸先生
本书为叙述方便,做的一个人格化的比喻,来比喻钟形曲线(正态分布)。
50. 钟形曲线
又叫正态曲线,中庸先生、高斯分布等,它是一根两端低中间高的曲线。它被数学家用来描述科学观察中量度与误差两者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