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1

时光倒进30年

人们常常无意识地把历史看成一连串互相推动的事件,推着社会向上、向前。然而,进化论并不一定适合人类社会。明天未必比今天好,昨天也未必比今天差,都要看用什么标准、站在哪种立场上来衡量。在全国上下一片纪念30年的赞歌声中,我们来做一次倒带练习。假定时间的流向是相反的,中国一步步从 2008年走到1978年,那么中国社会有哪些大事值得纪念呢。

先来看2008年。这一年发生了太多事,很多都不是好事,但假如时光倒流,我们看到的会是一片什么景象呢?

首先股票一路大涨,2008年9月18日上证指数是1802点,一年“后”的同一天,上证指数站上了6124点的历史高位,2万亿财富从天而降,老百姓自然乐开了怀。罕见的大牛市背后,客观反映了中国经济走势的强劲。虽然GDP有8%的负增长,但是全球经济危机悄然过去。中央政府把4万亿准备拉动内需的资金,放回国库,地方政府的18万亿投资计划也悬崖勒马,“铁(路)公(路)鸡(机场)”等重复建设项目大幅度减少。发改委门口门庭冷落,北京出现了外地官员返乡潮。各地工厂纷纷复工,民工踏上打工路。

2008年末到年初,中国社会愈发和谐。北京青年杨佳,在临被执行死刑的一刹那被特赦,最后被法庭无罪释放。7月1日上午,他举着刀从闸北公安分局办公大楼中退出来,6名民警安然无恙,他还把分局门口燃烧的汽油桶扑灭。9个月“以后”的一个晚上,杨佳租自行车在上海市受到闸北公安分局芷江西路派出所民警的依法盘查,但随后警察将其放行。杨佳高高兴兴度过了国庆假期。

8月8日,奥运会在进行了一场完美的开幕式之后结束。随后北京取消了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各地外来务工人员出现进京高潮。在此后的几年里,鸟巢和水立方相继被拆除,所有建材以市场价卖出,资金回笼进国库。不过,由于工厂回迁,北京的空气质量下降。


从2008-2004这四年中,虽然GDP逐年下降,但中国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请看大屏幕:

house-price-down
房价走势

房价除了在08年秋天到春天略有上升之外,随后一路狂降,到了2004年,房价已经从四年“前”的16000每平米,跌到4000元每平米。虽然政府取消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投入和建设,但老百姓一点都没有埋怨,因为房价愈来愈理性。在此变化的背后,政府把卖地所收入的巨额土地出让金退了回去,拓宽的马路变窄了,不过车也少了,路两旁的树木多起来,老街呈现出以前的模样。此时,人们回忆起四年前一个地方官员“救楼市就是就经济救百姓”,不禁笑得肚子都痉挛了。

时光继续朝着1978前行。这一路上,虽然GDP连年负增长,但是人们高兴地看到社会贫富分化在逐渐减少。贪官每每主动把赃款退出,企业家们也纷纷把MBO来的钱置换成股份,然后又通过“反改制”,把财富归还给集体和国家,下岗的职工纷纷有了班上,工人终于摆脱了屈辱的“包袱”的恶名,自然喜笑颜开。作为交换条件,社会赦免了富人们的原罪,当然,此时的富人也已经谈不上富有,跟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了。

随着代际的进化,中国的行政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首先,实行了医疗体制改革,破除了市场万能的迷信,2000年废除了医改“十四条”,1992年又修改了卫生部提出的医院要“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的政策,国家医疗卫生投入比重增大,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渐渐得到缓解。

在教育方面,废除了”教育产业化“的提法,大学开始缩招,就业形势趣向良好,大学生就业率迅速提高。穷人上不起大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一人上学,全家破产“悲剧终于结束了。

就在大家欢心鼓舞的时候,更大的利好消息出现了。1998年7月3日,国务院收回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实行住房实物分配的制度。1994年7月18日,国务院更是一步到位,正式实行住房实物福利分配制度。虽然多年的公积金没法拍上用场,但是人人却笑逐颜开,大街上鞭炮齐鸣,当家作主的日子又回来了。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最后一天营业,随后彻底关门,吸纳散户财富和血汗的无底洞彻底填平了。

时间继续大踏步倒进,中国每一年都有新面貌。痛楚得到缓解,伤口逐渐愈合,连疤痕都没有留下。从1990到1989到1988,中国文化空前活跃,思想空前繁荣,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满怀一腔热血,抒发着高昂的爱国热情。1980年宪法恢复第四十五条,规定公民“有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

中国农民首尝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好处,在丰收的田野上,劳动的人们在歌唱。因为小伙子们回来了,从吞噬生命的地铁工地回来了;中年人们回来了,从天天加班的血汗工厂回来了;姑娘们回来了,从霓虹灯淫笑的城市回来了。蓝天回来了,绿水回来了,耕地回来了,人们淳朴善良的笑容也回来了!

停!时间就定格在1978年。

原文作者:王佩,来源:白板报

阅读全文...

2008-12-15

郑继超影视基地

第一次
  时间:2007年11月15日
  
  11月15日,中直机关工委副书记赵凯一行,带着他们的深情厚意来到阜阳考察慰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胡连松,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张韶春、李宏塔,副市长刘绍太等陪同。
  
  “楼盖好了,路加宽了,做饭用沼气了,生活提高了,这一切都要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和支持。”在阜南县王家坝镇李郢村郑台孜庄台灾民建房点,50多岁的郑继超拉着赵凯的手高兴地说。了解到倒房户们对新建住房非常满意时,赵凯非常高兴,他说,灾后重建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发展大局,大家一定要扎实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建房任务。
  
  来源 http://www.ahxf.gov.cn/shownew.asp?ID=53372  
  
  
  第二次
  时间:2007年11月23日
  
  和刘文阁一样,王家坝镇李郢村郑台孜庄台受灾群众郑继超这两天心里一直很激动。11月23日,县、镇、村干部一起带着棉衣、棉被和面粉来到他家问寒问暖,再三询问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当该县副县长李国庆得知他家的倒房已建好,家中吃穿不愁时,才放心离去。穿上县长亲手递过的新棉袄,郑继超无比感激地说:“这棉袄又新又厚,穿在身上实在暖在心里,俺们群众没有想到的,政府都帮俺们想到了!”
  
  来源 http://www.fy.gov.cn/html/20071205/200712051052274638.shtml

(插播广告:转自韩寒的博客,他也是收集别人的转载。广告之后,请继续收看第三集第四集第五集第六集第七集,连续剧像越狱一样会一直播下去。)

  第三次
  时间:2007年12月5日
  12月5日,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在市委书记宋卫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宋家伟等陪同下,深入到阜南县蒙洼蓄洪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在王家坝镇李郢村郑台孜庄台灾后倒房安置点,赵树丛认真查看了安置点规划建设情况,并深入倒房户郑继超家中,详细了解老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当看到郑继超家的倒房已建好,家中吃穿不愁时,赵树丛勉励老人要用好蓄洪补偿金,发展生产,快速致富。
  
  在补偿金发放仪式后,赵树丛副省长深入受灾群众家中了解补偿金落实情况。在受灾户郑继超家门前的一堵院墙前,他驻足良久。墙上张贴着村民财产损失及政府补偿标准两张公告,当郑继超说这两张公告就是两本“明白账”,没有任何虚假时,他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郑继超说,为了核实受损情况,他家前前后后来了三四批人,每批人都拿着个本子认真记录他反映的情况,每家每户都是一本明账。拿着此次补贴的3979.85元补偿金和5000元房倒补偿金,老郑说,他要把房子盖好,再把来年的生产安排好。
  
  来源 http://www.fyradio.com.cn/Html/fynews/20071206192005.html
  http://www.hf365.com/html/01/02/20071206/78602.htm
  
  
  
  第四次
  时间:2007年12月10日
  
  12月10日,安徽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三运在省政府秘书长张俊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下,到我市调研指导工作。市委书记宋卫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孙云飞等陪同。
  随后,王三运来到阜南县王家坝镇郑台孜灾民建房点,视察灾区重建工作。在郑台孜,只见道路平坦,水塔耸立,村民脸上带着喜气,正在忙着新房的整饰扫尾工作。听取镇负责同志的情况汇报后,王三运十分高兴,他走进村民郑继超的三间新房,询问其建房的资金来源、房屋质量等情况,“对现在的新房满意吗?”“那可不!有政府支持,俺现在也住上了好房子。”王三运还把棉被送到郑继超的手中,嘱咐他注意冬季保暖。
  市领导孟庆银、亓龙、王海彦、储金水、杜长平、刘绍太、胡明莹、陶克贵、李子鹏也陪同调研。
  
  来源 http://www.kpwww.com/readnews.asp?newsid=1892
  
  
  第五次
  时间:2007年12月18日
  
  记者采访:
  
  郑继超
  “当时,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洪水退去不久,县里灾后核查和蓄洪补偿工作就开始了,我家可获得蓄洪补偿金一万多元钱。这下可把我乐坏了,我那会儿逢人就说:‘党就是咱老百姓的靠山,洪水再大,咱们也不用怕!’”
  
  来源 http://www.glmj.gov.cn/news/xuanjiao/fengcai/2007/12/1802.htm
  
  
  第六次
  时间:2007年12月22日
  
  记者采访
  
  车行一个多小时,当记者再次踏进阜南县王家坝镇郑台孜庄台时不禁眼前一亮:原先破烂不堪的水毁房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另一番景象:一排排崭新的平房,一档档光亮的栅栏,一条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庄台两头,水塔刚建成,周围栽上了花草……
  
  透过铁栅栏,远远就看见村民郑继超正在院子里晒太阳。听说记者来采访,郑继超连忙站了起来,周围的邻居也三三两两地围了过来。
  “你看俺们这房子从设计到规划,能不能跟城里房子相媲美?”“你们记者见得多,看看俺们这绿化得咋样?”老乡们你一言我一语地问记者,语气中满含喜悦。郑继超指着新建的房屋告诉记者说:“政府对俺真是关心,盖房子补贴了5000块,拉院子又给了几百块,那栅栏也是送的。现在俺家自来水接好了,沼气池也建好了,几天前镇里又送来两袋面,俺不愁吃、不愁住、不愁烧。天虽说冷,但俺们灾民心里感到暖暖的。”

第七次
  时间:2008年1月12日
  
  12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顶风冒雪,专程前往淮河王家坝闸视察。去年夏季,为了淮河防汛大局,蓄洪区群众作出了巨大牺性。胡总书记惦念着蓄洪区的乡亲们,特意来到阜南县王家坝镇李郢村郑台孜庄台看望。胡总书记实地察看了庄台硬化护坡,察看了村里张贴的蓄洪补偿公示表,并来到村民郑继超家里。
  
  一进屋,胡锦涛总书记就拉着主人的手,深情地说:“去年夏天淮河发大水,乡亲们遭灾了。现在已是寒冬腊月,你们生产生活上还有哪些困难,我一直放心不下,今天特地来看看。”郑继超告诉胡总书记,依靠党委和政府的帮助,自己家盖起了新房,生活也都有了保障。“国家给的蓄洪补偿款发到手了吗?”胡总书记。 “发到手了,在这儿呢!”郑继超说着,从胸口的衣兜里掏出一个红色存折。胡总书记接过存折,一边看一边念着款数,念完后笑着对郑继超说:“这样,我心里就踏实了。”
  
  离开郑继超家时,看到他家院子里架起了自来水管,胡总书记便走过去,拧开水龙头,用手捧起冰凉的水,喝了一口。胡总书记心系群众的这一幕,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截止到现在,去过郑继超慰问基地的领导同志有
阜南县副县长李国庆
 阜阳市政府秘书长李子鹏,
 市政协副主席陶克贵,
阜阳市副市长胡明莹,
阜阳市副市长刘绍太, i
 阜阳市副市长杜长平,
 阜阳市人大副主任储金水,
 阜阳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海彦,
阜阳市委常委亓龙,阜阳市委常委、原常务副市长(现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
家伟阜阳市委副书记孟庆银,
 阜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孙云飞,
 省民政厅厅长李宏塔,
 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张韶春,
 阜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卫平
 安徽省政府秘书长张俊,6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阜阳市委书记(现已不再兼此职)胡连松,
 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
 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赵凯,
 安徽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三运,
 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

最新影视作品《黄马褂的故事》
1月12日,胡锦涛冒着严寒来到郑继超的家中,“大家在一起聊起了家常”。总书记准备起身时,郑继超家5岁的小孙子郑博递过去一本作业簿,对总书记说:“ 请胡爷爷给我写句话。”总书记欣然接过作业簿,在上面写下“幸福健康成长”。接过这份祝福,小郑博懂事地说:“谢谢胡爷爷!”笑声、掌声,顿时洋溢在整个农家小院……年龄最小的郑博得到了一个“最大的礼物”。郑继超一家有“说不出来的激动和感谢”。这个实在的农民开始喜欢在亲友和村民面前,回味那个兴奋而紧张的时刻。村民们很羡慕,经常有人来到他家,想看看总书记的字“是什么样子”。他便大方地从箱子里翻出,然后满足地听着大家“啧啧”赞叹。

  安徽省一位高级官员曾表示,那简简单单的6个字,“体现了总书记对下一代的关怀和美好的祝愿”。郑继超也明白这个朴素的意义,他说:“我们每年都要拿出来给孩子看一看,鼓励他好好学习,不能忘了党和政府的关心。”而他自己,准备盖猪圈、喂鱼、种好庄稼,“把生产自救搞好,才对得起总书记的关心”。

  在胡锦涛总书记离开郑继超家后的两天里,王家坝镇的领导多次做他们家人的“思想工作”,要求把题字拿去放在阜南县委宣传部。“这是总书记给孩子写的”,老郑拒绝了。

  1月16日,阜南县政协第八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开幕”。这一天,王家坝镇的党委书记和镇长来到了郑继超家。他们对这个老实的农民说:县里在开两会,要学习胡总书记的题字,能不能把字借去使一下,等会议结束后便还回来?郑继超欣然答应了。
到2月13日,一则名为《总书记应五岁儿童请求题字,县政府拿去不归还》的帖子开始在网络论坛里流行。其中称:两会结束后,有官员来到郑继超家,告诉他,字已放在县委宣传部保存,“以后不要向记者媒体提起胡总书记题字的事情”。后来,“郑继超及家人多次向王家坝镇党委书记刘昌辉询问字的情况,均无结果”。
老郑曾在电话中向《南方都市报》的记者证实了帖子所述内容的真实性。而当本报记者在2月25日电话采访他的时候,他却一再说,自己不懂网络,不知道帖子的事。7天前,县委宣传部把总书记的题字“装在一个塑料袋里”还给了他。“他们是自动送来的,我没找他们要。”郑继超不忘强调。

阅读全文...

2008-12-14

四川一女教师被迫下跪向学生道歉后疯掉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12月8日报道近段时间,一篇名为《女教师被逼向学生下跪后疯了》的帖子在网上疯传。帖子讲述了攀枝花市新华中学28岁的女教师李虹蓉,当着两名校领导,向一名学生及其亲属的面下跪。随后,李虹蓉疯了,住进了精神病医院。事情真相到底是什么呢?12月4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师生起冲突她被打得眼泪流?


  事情起源于今年9月27日师生间发生的一次冲突。据李虹蓉的丈夫刘汉勇和妹妹刘星介绍,9月27日课间,李虹蓉把初三(1)班的走读生召集在教室里,告诉学生们,可以在上晚上最后一节自习或不上早自习之间做出选择。当问到学生王超时,王超的答复是“能不能早晚自习都不上?”李虹蓉没有答应王超的要求,随手拿出手纸扔到王超身上,王超当即愤而转身欲离去,李虹蓉要求王超把手纸捡起来归还,王超没有理会老师的要求。

  随后,李虹蓉将王超带到办公室处理,由于她所在办公桌的位置位于办公室门口,学生们挡了路,所以李虹蓉试图把学生拉开,但王超两次拳打李虹蓉的右手腕。“妻子痛得眼泪直流,之后两周内右手一直无力。”刘汉勇说。

  学生亲人闹女老师产生恐惧

  关于这一情况,攀枝花仁和区教育局在12月2日的《攀枝花市仁和区新华中学师生冲突的真实情况介绍》网帖中,给出了另一种说法:“李虹蓉把王超喊进了教师办公室,叫王超站着,用书本去打王超的肩膀。王超不服就还了手,于是双方发生了冲突。”但关于这一情况说明,李虹蓉的丈夫刘汉勇持有异议,他说,“这份情况说明是在没有向当事人之一的李虹蓉了解的情况下得出的”。

  据新华中学校长陈远良介绍,当天晚上,他把王超父母叫到校长办公室处理事情。在王超道歉以后,李虹蓉依然不肯原谅学生,要求王超转班或者转学。见李虹蓉不肯原谅学生,陈远良只好让家长把孩子带回家“好好接受教育”。

  另据介绍,事情发生后,王超的家属多次到学校大吵大闹,还曾经带了十多个人,在办公室围着李虹蓉威胁谩骂。

  道歉还下跪她说“对方欺负人”

  11月15日晚,李虹蓉接到校长陈远良的电话,说王超想回来上学,叫她第二天一早赶到学校。

  11月16日一早,刘汉勇的母亲陪同李虹蓉去了学校。下午3点左右,学校校长陈远良、李虹蓉和王超及其几名亲人前往一家叫“绿色”的农家乐,刘汉勇的母亲却不让随同。晚上8点多,刘汉勇终于接到了妻子的电话,“我一接起电话,她就向我哭诉:‘他们太欺负人了,我已经道了无数次歉了,他们还不原谅我。我不知道怎么办了,他们的意思是想让我给学生下跪,我想死……’”,话还没有说完电话就被挂断了。

  刘汉勇立即给妻子回电话,可打了无数次都无人接听。当晚10点左右,刘汉勇才接到母亲电话:“德育主任唐会杰把李虹蓉送回学校了,但人已经神志不清了。”第二天早上,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精神病医院)医生诊断李虹蓉为“急性应激障碍”,并要求立即住院治疗。

  下跪风波版本版本一:威胁致老师下跪道歉

  刘汉勇告诉记者,由于住院以来,妻子的情况时好时坏,他通过妻子断断续续的回忆,复述了7小时中所发生的事情:

  原来妻子被校长陈远良和德育主任唐会杰带到离校较远的一个陌生的农家乐里。其间一位自称是王超的姨爹的人说,他曾经在修建成都市政府大楼时认识了很多高官,说话的语气让妻子心生畏惧;还有一位王超的二姑爹,用极具威胁的口吻对妻子说他曾经坐过牢,这话让妻子不寒而栗。这时,妻子同意王超回自己班就读。

  但他们要求妻子向学生王超道歉,并要求她吃下一大盆超大分量的菜,喝量大到无法喝的饮料,妻子被逼哭,无奈拿起饮料跟王超道歉,王超的二姑爹仍不依不饶。妻子当时无助地看着校长陈远良和德育主任唐会杰,结果他们一脸冷漠,不说一句话。妻子在神志不大清醒的情况下给王超赔了礼道了歉,被迫用所谓“ 诚意”的方式再道歉。

  绝望让妻子几乎处于昏迷状态,给他们跪下了,手中还端着倒上的酒反复说道“我错了”,之后便脑袋一片空白。

  版本二:出去接电话后突然跪下

  而新华中学校长陈远良的说法则是另外一个版本:16日下午3点左右,大家一起到了学校附近一农家乐,由于时间还早,大人们在屋内打牌,王超则跑到外面晒太阳,“气氛非常融洽”。6点左右,农家乐上菜开始吃饭,吃了半个小时左右,王超的二姑爹王明祥发话,要求王超首先向老师道歉。之后,李虹蓉也发言同意王超回校读书。

  到了王超的亲属刘昌制发言时,刘指责没有解决问题的诚意,气氛转为紧张,经陈远良劝说后暂时缓和。就在此时,李虹蓉出去接了一个电话,回来以后就把凳子拉开,突然跪下,把杯子里的饮料换成白酒喝下。坐在两侧的唐会杰和学生王超赶紧劝说,并力拉李虹蓉起身。

  当地教育局:住院是调节不是疯了

  攀枝花市仁和区教育局对于这一事件称:“根据医院诊断结果,李老师因心理压力引起的精神障碍程度轻微,住院是为了恢复和调节。并不是网上说的‘疯了’。”

  12月4日上午,记者在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病房见到了下跪老师李虹蓉。李虹蓉扎着个马尾辫,穿着一件白色上衣,清秀的脸庞。她回头看了记者一眼,立刻就把头埋下,就像一只受过过度惊吓的小猫,深深地把头埋在胸前。但是只要一说到下跪前后的事情,她就完全回忆不起来,只是一个劲地哭。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作者:陈诚 李鸿睿)
源出处

阅读全文...

女生寝室看A片

大学的时候,我们寝室的女生自己买了影碟机,经常租碟片看。某一个周六下午,我去上课了。回来的时候,发觉寝室今天的人好整齐,每人一个小板凳,规规矩矩坐那里看电视。放下书,我也好奇的凑了过去,只见:一个被子在蠕动。我心说,什么广告哦?!突然,那被子掀开了:那……那男的没穿衣服……
我一声尖叫,冲出门去,过了两个多小时才蹭回去。大家若无其事,都在写作业的写作业,打情人电话的打情人电话,吃饭的吃饭,好象我一个人神经过敏一样……
这还不算糗。第二天,她们用一个黑口袋装着碟片去还。到了影碟店,她们把碟片和一块钱往老板桌上一扔,连忙转身走掉。谁知道,刚走到门口,老板来了一句——
“哎,等一下,毛片一块五!”
整个店的人都在对去还碟片的两个人行注目礼……

阅读全文...

2008-12-11

百度有啊!

一直以来我就知道百度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网站,今天才知道它原来还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网站。

如果现在你在百度搜索"核武器"三个字,页面右边栏就会出现"百度有啊"的文字链接――"购买核武器,百度有啊!"如果搜索的是"假证",百度也会告诉你――"购买假证,百度有啊!",后边还跟着一句"找本地假证,由此进入!"

这还不是最刺激的。我试了,就算搜索"共产党员",也会出现一句"购买共产党员,百度有啊!"后边自然是"找本地共产党员,由此进入!","找更多共产党员在慧聪网"……

可是,我也发现,如果搜索的是"胡锦涛",右边栏就空白了。看来百度真是个高度智能化的网站,这还让我想起《我这一辈子》里的那句台词:"这就叫自由平等,民主共和……"

后来有陌生盆友提醒说,如果搜索的是"胡锦涛同志"就又不一样了,"购买胡锦涛同志,百度有啊!"、"找本地胡锦涛同志,由此进入!"都能如愿看到。

不过我觉得这都还不够好玩,目前为止最有趣的结果出现在我搜索"傻逼"的时候,那次百度告诉我的话每一句看起来都那么亲切、随和、坦诚、热情――

购买傻逼,百度有啊!
找本地傻逼,由此进入!
访问通用网址傻逼
找更多傻逼在慧聪网
看傻逼小说在起点中文网

你看,百度真是一个有趣的网站啊。

作者:东东枪 来源:枪・东东枪的枪

阅读全文...

2008-12-06

机关如何纠风才有成效

  按照现代政治理念,公权机关无非是给纳税人提供社会秩序等公共产品的服务部门,纳税人(公民)评价政府等公权机关的服务价值,也无非遵循投入产出的市场核算原则:期望投入少(廉价、廉洁)产出优(公正、高效)。正是基于这样一个 “公理”,所以,我们承认中国虽与欧美等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不同,但社会治理和政府管理是有许多共同点的,所以,这些年,中央与地方公权机关陆续选派了不少领导干部到国外大学进修行政管理等课程。广东等先富地方派干部到英美轮训,云南等后发省份则派干部到新加坡学习。最近在网上引起热烈讨论的江西新余市和浙江温州市“出国考察”团,前者考察的题目就是人力资源和政府人事管理。这些年,这种培训和考察的开销每年以千亿元人民币计,其收效看来只能说,总不会全打了水漂吧? 
  请看各地仍在一如既往地整顿机关作风,这方面的新闻从未断过。最近的是广东省正在搞省直机关作风网上投票:广州市的机关作风网上“三评议”结果出来了,正在为负面内容要不要公开发生争议,市委书记朱小丹在会上痛心地说:“我都不想说,有时连我下基层办事都难”。 
  为什么年年整顿机关作风,机关作风年年欠佳?朱小丹坦言:“广州体制改革总体落后于发展速度,这是市委的责任。未来,我们要对城市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加上国企股份制改造,进行一次全面的改革。”全面的改革如何提纲契领抓“牛鼻子”,姑且不论,单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实了,真正朝公共财政、政务和财务信息公开的方向走,“作风”问题很可能就无所附丽了。 
  在我看来,从根本上说,机关作风好不好,取决于两条常情常理:其一,谁是“老板”,掌握进退赏罚之权,官员和公务员就会“讨好”谁。二是,权力需要制约,人是会变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接受公众监督。 

  对于第一点,我刚从台湾回来,参观了三县一市机关和“立法院”感受颇深。大陆游客去了就可看到,台北市政府门前除了一对石狮,根本就没有门禁,一楼大厅谁都可进,除了有秘书处市民服务组、综合服务咨询窗口,还有市民免费上网区、银行等设施;宜兰县政府办公大楼,一进门有各楼层办公室平面图、当日各室会议主题等预告,还有志愿者帮助县民指路、复印资料等。在任上的官员,比如台北县长周锡玮,我们见到他时,正在陶瓷博物馆与人联手作画,市民们在闲看;我们在酒吧和茶馆见到的“前官员”,就有担任过台北市文化局长的廖先生、担任过劳工局长的郑先生等等,他们就是一个个普通的市民和文化人。他们今天所做的,也不过60多年前谢觉哉谢老在延安时期早就写过的如何当好县长那一套。 
  关于第二点,我印象中,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机关作风还是相当“亲民”的。我工作过的武汉市青山区政府、区委大院,到80年代末都不存在“门难进”的问题:大院门口传达室值班的就是最普通的工友;抗战时期就参加革命的区委魏书记也没见摆过官威,李宪生同志调青山区当书记回汉口的家时也跟我们一样挤轮渡呢……如今的官员大不一样了,这不仅是经济发展有钱买公车了,而是官民关系疏离了。其中的缘由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但我以为,最根本的一条是,干部们不再怕群众算账揭发批斗了。整人的“政治运动”肯定不能再搞,而干部无所顾忌,不在乎群众的评价却绝非良治善治之道。所以,温家宝总理一再说,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监督政府。没有全面的信息公开,没有广泛地对干部的批评自由,机关作风是不可能根本好转的。 
  道理就这么简单。 

  作者:鄢烈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