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31

油价与国际接轨的问题

以下是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韩文科所长的研究成果。

2008年1月,韩文科说:我国油价必须与国际接轨。
  韩文科指出,目前我国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要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快价格的传导作用,进一步发挥市场对油品供需的调节,同时形成有利于节能和环保的价格机制。 ”(《发改委能源所韩文科:应尽快研究出台燃油税问题》2008年01月04日中国证券报)

  2008年11月,韩文科说:我国油价不能与国际接轨。
  “针对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实时联动机制,韩文科表示,这种机制短期内不会建立起来。因为联动机制背后的潜台词是价格一步到位,与国际油价接轨。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什么价格都与国际接轨,这不太现实。”(《发改委专家:成品油价与国际接轨不太现实》2008年11月24日市场报)

前者正是国际油价从80美元涨到147美元的时候,后者正是从147美元跌到50美元的时候。

间接转自韩寒的博客

阅读全文...

2009-01-30

招聘“沟通员”

  本报讯(记者 张瑜琨 通讯员 袁绮泽 姜永杰)“我招人主要是陪儿子聊天,陪他玩。”昨天上午10点,在中南路发展大厦3楼的一场招聘会现场,一位张姓女士称希望招聘一位“沟通员”。 
  张女士介绍,19岁的儿子在武汉某大学读书,平时在家很少和父母交流,现在脚受伤不能去上学,他们又没有太多的时间陪儿子。“男女不限,思想品质要端正,要有良好的沟通与开导能力,认真负责有耐心,性格温和,合格者月薪面谈。” 
  在面试应聘者时,张女士都会问对方是否谈恋爱。“谈了恋爱心思就不会放在工作上。”现场一中年男士对张女士的招聘职位提出了疑问:“张女士应该为儿子找位心理咨询师。”但张女士婉言谢绝,她认为儿子只是不想与他们交谈,并没有心理问题。

评论:
1、现在的父母,心思原来是这样的。原来的父母,都是力求孩子们认真学习,不要谈恋爱之类的。
2、注意本消息的地点是某招聘会现场。这个“自然人”也可以去摆摊招人?不是限定法人单位的?是不是随便一个什么人都可以去招“人才”?在中国,做骗子的成本太低了。

阅读全文...

2009-01-29

30年来武汉第一高楼变迁记

  汉口水塔     1978年 7层  高41.32米  位于汉口中山大道前进五路 
  晴川饭店     1986年 24层 高88.6米   位于汉阳长江与汉水交汇处 
  泰合广场     1996年 47层 高176米   位于内环线上的汉口武胜路口 
  国贸大厦     1997年 57层 高212.5米  位于建设大道上 
  世贸大厦      2000年 60层 高248米   位于汉口武汉广场旁 
  民生银行大厦  2009年 68层 高336米   位于汉口新华路 
  葛洲坝国际广场 在建   69层 高350米   位于江汉区航侧村 

更多,可下载武汉晨报的报道(PDF)

阅读全文...

2009-01-27

学生考试不及格 老师公开道歉

  本报讯(记者 何辉 通讯员 朱建华)因学生期末考试没考好,昨日,武汉一所高校的老师就公开向学生道歉。
  据介绍,去年12月底,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商学院会计专业2006级的学生考完《中级会计实务》后,有学生在网上发帖抱怨,认为“题量大”和“题太难”。
  “部分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责任在教学上。”1月1日下午,会计系主任陈鸿琦向学生致歉。陈鸿琦介绍,学生不及格率相对较高,不及格率约为15%。
  公开道歉在学生中引发热议。学生胡慰称,“学生考试没有考好,老师出来公开道歉并安慰学生,让人感动!”

上面是原文全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学生的大老爷地位越来越巩固了。不过15%的不及格率而已!有钱就是爷,有奶便是奶。“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经渗透到了教育业。客户始终是上帝!
报纸还在最后特别报道了学生“引发热议”,原来是“让人感动”。

阅读全文...

正义有时就在突破一个“某”字

2008年12月17日揭晓的《新周刊》年度新锐榜上,简光洲这个对公众来说还有些陌生的名字,力压群雄成为该榜“年度新锐人物”,这是这份以新锐和时尚为标准的排行榜,第一次将这一殊荣颁给职业记者。

简光洲,并不是“三聚氰胺”奶粉的始发现者,他所在的媒体也不是最早捅这件事情的。但他们却是第一个点出了“三鹿”这个号称价值150亿人民币的品牌名称。而此前,许多媒体的报道,都是以“某”品牌,隔着靴子挠了几把。可以说简光洲的成功,就在于打破了一个“某”字。

而打破这个“某”字,远不是说一句话那么简单,如果真是那么简单的话,我们就无法解释,大量充斥于媒体的“某”字是如何成为风尚的?制假造假的某品牌;打了客人的某商家;不作为的某官员;贪官的某情妇。在一些媒体上,某字的用法,已到了滑稽的地步。曾有一家报纸,因为避讳太多,在同一篇文章的一段话里,曾出现过“某某和另一个某某”这样的经典句式。

新闻几个“W”中最重要的“W”——Who可以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被隐去,客观真实变成部分真实甚至反真实,真相经修剪之后,以模糊的面孔呈现在读者面前,语焉不详的报道,让读者看不到真实的情况,而陷入越看越迷糊的混沌状态中。

简光洲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个人的,这是他和他背后相信“新闻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的力量。他们用行为向媒体从业人员们证明了,成就一番新闻功业并非挟泰山过北海那么难的事,它有时其实很简单———简单到在心理上突破一个“某”字而已。(曾颖 成都 编辑)

阅读全文...

2009-01-25

网管办的陈华是个什么样的共产党员?

也许年纪太大,也许忙于给新华社写稿,我一般是不上网的。只知道网络媒体管得比较松,后来也看过一些网络上的文章,发现尺度放的确实比较开,如果不是年岁大了,总是觉得电脑这种东西很别扭,我也许会转到网络部工作。虽然没有到网络部,但对网络一直怀着很大的期待,当然网络很杂,也很开放,鱼龙混杂,应该有相对完善的管理,也说得过去。

在国外新华分社工作了九个月回到北京,感觉到不上网真的不行了,因为在海外看到的纸媒,也是我过去九个月主要的新闻源的报纸,在国内没有了,要上网才能找到。女儿听说我要上网,很热心地帮忙,更新了我的电脑,连接了最新的宽带,为了进入海外网站,还给我装了代理,说是可以突破网络封锁。虽然有点慢,但毕竟又看到了国内看不到的报纸。

晚上吃饭,儿女和我谈起了国内对网络的管理,她提到上个月在饭桌上认识的一位北京网络管理办的叫陈华的领导,女儿说起这个人眼睛就亮了。我一开始没有兴趣,结果才听了几句,就放下筷子让女儿讲下去,女儿反而有些迟疑了。最后我答应她,不写新华社内参,她才继续讲。

女儿说这位四十多岁的陈华大概是北新办的网络管理官员,他正在追求女儿的一位好友,女儿的好友和女儿同岁,今年23岁。陈华不但有老婆,而且本来就有几位不清不楚的女朋友,还在办公室里和新大学生调情,这些都是他自己在酒桌上吹嘘的。女儿的朋友之所以没有答应他,当然不是因为这些,反正现在的年轻人都是玩玩,只要你有钱,就无所谓。


听到这里,我有些好奇,我问,一个管理网络的小官员,怎么会有钱?女儿表情很夸张地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女儿的女朋友告诉她,为了追求年轻女子,这位四十的陈华不但请女孩到最昂贵的餐厅吃饭,而且还一掷千金。陈华还在吃饭中透露自己不但有钱,而且权力非常大。女儿的朋友当然半信半疑,然而,陈华开着豪华轿车可没有错,陈华在吃饭时说,我的车比北新办和所有网络管理领导的车都好,你说,我靠那工作,能买这样的车?

女儿透露,这位陈华已经不是一次得意洋洋地宣称自己生活富裕,再养活几个女孩也没有问题,但他要养就要养自己真正喜欢的。他还在一次聚会中说,现在中国的经济不好,但我们是公务员,旱涝保丰,而且,越是经济不好,来自北京以外的女孩要价就越便宜,他还说,这就是市场经济,所以我支持市场经济,但我不支持资本主义那一套,否则,我这个网络管理者就没有工作了。

就是这个陈华,在追求女儿的朋友失败时气急败坏,竟然说,他在北京各个银行都有存折,老婆已经搞定了,他还有两套房子,光租金就够她生活的。女儿的朋友不服气,说你一个网络管理人员,除非你换工作,你靠什么养活我。陈华说,你都不知道我多有权力,我管理的网站,他们要想发展,就得我点头,否则,他们就死了,你知道我管理的都是哪些大网站吧。他还说,共产党也得吃饭,社会主义养活不了我们了,但我们还得靠社会主义发财,怎么靠,就是要在网络上找一些人的毛病,让他们知道我的厉害。他说,他就把自己管理的网站管死,谁不和我搞好关系,我就要他们要死不得,要活不能。他还说,要让这些网民知道他们那点言论自由是谁给的——就是我陈华给的!

我听后感觉不真实,我不相信一位共产党员会对女儿那样年纪的女孩子说这种话,女儿一听就说,你不信我的朋友,因为你不知道我朋友是干什么的,以及他们的关系。女儿说,她的那位23岁的朋友在中关村干过一年,因为不景气离开了,现在就是想通过陈华到大网站新浪这样的地方工作,因为是朋友介绍的,陈华本来答应了,但等到见面看到她年轻的美貌,就改变了主意,老是约会她,最后明确提出要交朋友,想先玩弄23岁女孩几年,还说,网站那工作很可怜,你不用去工作,我让他们发工资给你就行了,还说,你可以在家里工作,也可以,我管很多网站的。

女儿说,你可以不相信我的朋友,因为她没有答应陈华,也没有去新浪,所以她可能带感情说话。但你不能不相信我,她说,她和朋友一起与陈华吃过两次饭,这位陈华实在牛,他说起自己管理的网络,简直像说起自己养的一条狗。他说,什么上面命令,管理网络,胡锦涛算老几?温家宝更不是个东西,管理网络就是由我们说了算。他说,对于一些网站,他就是总书记,他就是总理,网民算个屁,胡锦涛和温家宝也只不过是一个屁,因为他们根本不上网,别听上面宣传的。

在喝多了酒后,他还说,以前管严一点是害怕出事,现在管严就是不愿意看到他们太嚣张,特别是对公务员攻击的文章,他看一个要求删一个。他还说,干到四十多岁,他算是明白了,只要不犯政治错误,就算吃喝嫖赌都不是问题,他对自己现在的领导非常不满,说如果现在再来一场文化大革命,他第一个带领群众冲上去把新闻办和宣传部砸乱,他说那些领导都是右派分子,都对网络管理不够严。他说,总有一天他会成为网络管理之王的。可是在另外一个场合,他竟然对朋友说,如果你搞网站我会支持的,而且只有我可以支持你,我会把与你竞争的网站都管得一动不动,你就可以发展。那一次他接收了人家的一个红包,说是圣诞节给孩子买礼物。

我听完女儿所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事新闻工作这么久,我知道我们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可以改,有些积重难返,然而,我还是第一次从自己女儿的口中听到一位现在北京网络管理公务员说出如此的话。女儿还告诉我陈华其他一些事,我却没有心思听了。我想,既然答应了女儿我不能写内参,但我并没有答应他使用假名写一些文章发到海外,陈华好像管不了海外的网站。

我想,作为一名有三十二年党龄的新闻工作者,我也许写过不少昧良心的新闻,但我没有见过如此无耻的新闻管理人员。女儿说的还有很多具体的事,有些实在太具体,我需要进一步证实。现在我以张涛的笔名把这个人揭露出来,他的主要犯罪事实是:

一,利用工作之便,受贿,目前财产中有大量不明来历,除了他自己的三个银行帐号和老婆的帐号,他的亲戚中还有一个帐号。我恳求北京司法机关立即介入,免得他转移资产,适当的时候,我将把联系好的人组织起来,到法庭作证。现在请有陈华的主管部门和公安等司法机关立即到银行和房地产登记处查出他的登记信息。

二,此人在工作中不顾法律和规定,实行私人报复,联合与人利用网络和网络管理赚钱;身为国家公务员,常常攻击胡锦涛和温家宝,说他们是右派,迟早要下台,而他就是宣传部和国新办的未来领导,到时,他要把现任领导都关到秦城监狱。此人不适合在网络管理部门工作,请领导们调查并作出决定。

三,此人玩弄女性,利用工作之便,约会各大网站女子,以共产党的名义搞她们。严重败坏了党的清白。

还有几条,目前正在收集证据。为了给他一个投案自首的机会,我们先不公布他的身份证号码,但也为了提起有关部门注意,避免重复名字造成伤害,我们现在公布他的手机:陈华,手机:13924070621。

我一边呼吁政府不能对这种坏分子听之任之,另外一方面,我在这里以一位老新闻工作者的身份向我不熟悉的网民发出呼吁,请全国所有有条件的网民,展开对这位败类的人肉搜索。搜索内容包括银行帐号和资金来往,信用卡使用情况,所有宾馆旅店开房情况,他的房产和小车的不明来源部分,以及他利用网络管牟利和玩弄女性的种种劣迹。请大家把搜集的资料暂时不要在网络曝光,汇总给我,然后我将在适当时候给新华社写内参,如果还有领导包庇,我将以一位老党员和老新闻工作者的革命意志发誓,我会把包庇他的领导也纠出来,我将给胡温直接上书,揭露他们的腐败。

为了网络的清洁,请大家分头行动吧,这种败类还在网管处干一天,中华民族的不幸就会多一天。

新华社老记者、老党员:张涛

阅读全文...

2009-01-17

再婚女子为再生育杀亲生儿

  36岁的李盈芳,曾是中国农业银行澄城县支行职工。1997年,和前夫曹亚军结婚生子曹一凡。2002年冬天,前夫不幸死亡,对于儿子的抚养问题,她和婆婆签订协议共同抚养,婆婆负责曹一凡的日常生活,她有权探视及短期照管。

  2004年李盈芳与侯某再婚并两次怀孕,却被丈夫前妻韩某告发违反政策而流产。

  2006年,丈夫的女儿春春(化名)以不上学为由,威胁父亲与李盈芳离婚,不准二人再生孩子。李盈芳产生报复的念头,出资7万元雇王瑞杰杀春春。11月23日,王瑞杰藏在春春家门口,趁其上学出门时抓住其衣服,准备实施杀害遭到反抗,只得逃离现场。

  李盈芳得知杀人未遂后,产生杀死亲生儿子的想法,以便让曹、韩两家互相猜疑,排除再次生育的障碍。李盈芳从家中找了条布带,王瑞杰驾驶租来的车辆,11月24日下午4时到澄城县百货公司,李盈芳将曹一凡骗上车,王将其拉至罗家洼乡公路,李盈芳借故离开后,王瑞杰将孩子勒死,抛尸于庄头乡曹庄村公路旁。同年11月27日,两人被当地警方刑拘。

  经过一年多的审理,近日,陕西省高院认为,李盈芳为达到生育目的,伙同王瑞杰预谋实施杀人,杀死一人,一次未遂,已构成故意杀人罪。终审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两被告共赔偿刑事附带民事经济损失65000元。

详见网易报道

网友评论:
李盈芳,你要是外国人就好了,就不必做下此等“计划生育”的事。
你要是名人、有钱人,就好了,就不必做下此等“虎毒不食子”的事。

阅读全文...

将婆婆赶出家门

如果你定期阅读《外滩画报》,寿命要比定期阅读《故事会》的读者高3岁。这话《外滩》的老总肯定爱听,但读者你恐怕觉得无稽。

不过若真的有条件做此研究(长期追踪调查),这个结论恐怕真成立。原因是《外滩画报》相对价格较高,阅读人群是所谓的中高端人士,《外滩画报》读者的收入和生活水准在整体上可能比《故事会》的读者要高,他们患病的机率要低、得到的医疗救护也要更好。《外滩画报》读者的寿命更高是可以预期的一个结果。


但是,光看开头的那个判断,怎么都让人奇怪。原因是这句话直接省略了“阅读”和“寿命”之间的中间环节,将毫无因果关系的两个变量联系在了一起,让人乍一看,以为阅读《外滩画报》这件事可令人寿命增加。

这个例子不难判断正伪。可换个模样你就未必能识别了。

最近看到一则报道,说据英国某某报载,“有研究指出,如果中年女性与长辈们同住一起,那么她们患上严重心脏病的风险约是其他人的3倍”。

文章煞有其事地说,“这是研究人员通过对9.1万名健康中年男性和女性进行了长达14年的调查后得出的结论”,而且“如果这些女性同时还和子女生活在一起,那么患病风险又会比没有子女的妇女增加1倍”。

这是为什么呢?该报道解释说,“其原因在于中年女性的多重家庭角色压力。妇女们需要同时担当儿媳、母亲和配偶的角色,尤其是很多来自于婆婆的压力,会造成高血压,甚至是糖尿病,最终都会对心脏不利”。

听起来很对,但是就像开头那个例子,“同住一起”与“患心脏病”的距离实在太远,中间不知隔了多少个因素。试想一下,和长辈同住一起的家庭,会不会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好或其他什么原因呢?只有在把类似的因素都排除了,才能下结论。两个变量相关并不能说明它们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很可能是与两个变量都相关的第三个变量造成了两者之间的相关,这叫虚假相关。当然,研究者本身可能是做了一些讨论工作的,有可能是我们的媒体在拿来时不假思索地只选取了其中的“噱头”。

该报道最后情真意切的表示,“这一结果不该成为将婆婆赶出家门的理由,因为长辈能起到阻止女性酗酒、抽烟等行为的作用。所以,是否要三代同住,需要一个综合考量”。这话没错。若真有人看了这报道将婆婆赶出家门,罪过就大了。

from 科学松鼠会

阅读全文...

2009-01-15

“诺贝尔奖得主巴黎宣言”是怎么回事?

  1月9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与韩国争“周易申遗”有什么错》一文,内容如题。文章这样结尾:“不妨看看世界上其他学者是怎样判断的吧: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巴黎,发表了举世震惊的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来,必须回过头到2500年前汲取孔子的智慧。’”  《中国青年报》是节选,看网络原文,之后还有一句:“这段报道,不啻是掴在王博士脸上的一记响亮的耳光”。 
  为了对这一“震惊世界的宣言” 多些了解,我谷歌了一下。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这段话传播之广,引用之繁,有政府官员在国学营的演讲、企业家在培训课上的讲义、老中医为验方的正名……甚至还有知名学者在权威大报上的文章,据说,山东曲阜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所大院里的一块小石碑上也刻上了这句话。至于一般论坛、博客,更是恒河沙数。在不同地方的引用中,参加会议的人数,有“78位”、“75位”、“58位”不等;回首的年代有2500年、2540 年、2545年、2546年;具体引文变异者更多。 
  细究之,原来李慎之先生在《读书》1997年第1期就发表《诺贝尔与孔子》一文,首先揭穿了这一神话,“会上根本没有提到孔子。”随后,马为民先生以与会记者身份,在《读书》1997年第7期上发表《我可以作证》一文,进一步说:“这一点,我可以作证。至于说二十世纪的 ‘诺贝尔们’把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哄抬到人类下个世纪精神导师的地位,那就纯属凭空演义了。” 

  这段公案,似乎可以告一段落了。但还有下文。传统文化爱好者胡祖尧先生多方考证,找到了这句话的原始出处,乃是1988年1月24日澳大利亚《堪培拉时报》发自巴黎的报道,题目即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要汲取孔子的智慧》。从报道所说“会议纪要是保密的”,可知会议并没有发表“宣言”。会议所提出的“建议”或“结论”,是归纳了参会者在会上的发言。“ 要汲取孔子的智慧”,直接出自瑞典的汉内斯·阿尔文博士(197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阿尔文博士一直致力于空间研究,他的工作无意中成为‘星球大战’的序曲。他觉得,各国的国防部应当改名为‘大批杀伤平民部’。”我们由此可以明了以上“结论”的背景和所指究竟是什么。 
  国内最早刊登这种说法的杂志是《走向世界》,见1989年第5期《古今人对孔子的评价》,由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所长吴德耀所写。至于是否源于《堪培拉时报》,已无从查询。 
  客观来看,早在1997年,其实已有了基本的但也是决定性的结论,足以证明后来被频频引用的这句话不合事实。后来的考证,只能丰富真相的还原度,却不能否定该结论。但直到今天,这句话还是被不断地引用、复述。这只能用对历史的选择性记忆或选择性遗忘解释了。诺贝尔奖得主固多,但集会演讲的内容各异,不入耳的话也多,何以受用的话就记得这么清楚呢?总之,是挑好话来听,“你看,连外国人也知道我们的好”,触了逆鳞的,便是“他外国知道个……”这活脱脱便是鲁迅笔下乐于“被描写”的形象。 
  尤其可怕的是,长此以往,会使那些维护崇高成为一个门槛低的行当,从业者无需具有探求真相的能力或兴趣,只要能简单地传播“神话”就可以了。这不仅会降低我们的集体IQ,也会玷污那些看起来高尚的主张。就算孔二先生,也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他作《春秋》,只记人事活动,不记诬妄之说。今天,早经揭穿的传言可以勒石,而同样久远的人事、记录却斑驳零落。这不知是因为2500年前的智慧遗失,还是那智慧一直影响到今天之故了。 

作者:安平。来源:长江商报

阅读全文...

2009-01-10

Floccinaucinihilipilification

With 29 letters and 12 syllables, it is the longest non-technical word in the second edition of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ED), which presents it as "enumerated in a well-known rule from the Eton Latin Grammar." The OED dates its first use in literature at 1741 in William Shenstone's Works in Prose and Verse: "I loved him for nothing so much as his flocci-nauci-nihili-pili-fication of money." In recent years, the word has been used in many scholarly articles in philosophy.

Though the OED gives no specifics on its derivation, the word is said to have been invented as an erudite joke by a student of Eton College, who, upon consulting a Latin textbook, found four ways of saying "don't care" and combined them.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阅读全文...

2009-01-07

祝贺6万亿财政收入

国家财政部部长宣布,2008年中国财政收入有望突破6万亿元人民币,08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和上年相比增长较快,达20.5%,下半年只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才减缓速度,但全年增长仍为19%左右。

可喜可贺,我甚至一度想到了可歌可泣,还以为在多灾多难的08年国家要大大地破财,没想到还这么阔,巨大的数字超过了我对宇宙的想像,算了一下,除去无法为国家财政收入做出贡献的老人小孩、伤残智障人士、超生瞒报、失踪人口,平均每个龙的传人每年都可以为国家财政收入上交6000元人民币,这还不算向灾区人民捐助的钱和物,在雪灾、地震、金融危机严酷的形势下,谁说中国人不爱国只能和丫拼了。我还算了一下,如果按平均每人每年上交15%的税,中国老百姓每人年平均收入就应达4万元人民币以上(含大学刚毕业的和农民)……?


热烈祝贺国家财政收入突破6万亿,国家富了是好事,就可以开运动会,可以造神九神十,要是再碰到地震更不怕灾后重建,当然官员还可以多卖点天价烟名牌表出国考个察。这就不像美国政府,哆嗦着拿7千亿美金看国会议员的脸都拧得出水,前不久统计,美国08年度预计财政收入为2.7万亿美元,虽是中国的三倍,但按人民平均收入相比,中国人民显然比美国人爱国得多,而且,美国政府很不好意思地发现,这一年政府的赤字近5000亿美元,所以财政增长仅为1%。所以粗略计算就知道,中国人民虽然没有美国人民有钱,但中国税民比美国税民爱国多很多倍,虽然现在中国没有美国富,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政府肯定比美国富。

国家有钱好,拉动内需的4万亿不过三个季度的收入就摆平,比摆平内急还易。

国家有钱了,人民呢,人民活得真古怪,比如说现在都在为房子话题一顿乱扯,大家都知道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这些大城市的房价一直在降,国贸通惠河边上崭新的高档公寓楼已降到每平米1万6还无人问津,我想再降到1万2、8000元,老百姓还是嫌贵,真有点钱的也不够撑小胆儿。所以现在这个情形就好幽默,政府卖了好多地赚了好多财政收入在房地产商配合下修了大片大片房子后才发现,哦,还有好多人没房住,回过头来收拾房产商,政府当然可以命令房子继续降价,可是当北京国贸附近的房真卖到8000元一平米时,这个国家的经济就瘫了,也收不到6万亿了,稍微有点经济学常识的的该知道这道理。

我一直想用最简单的方法想这个国家的房子问题和其它一些问题——比如北京、上海这些国际大都会的城市,凭经济规模和水准和香港、东京、首尔比差距不大甚至没差距,可一个国企民企高级白领的月薪还不如香港一开计程车的(一月12000港纸),要是一北大刚毕业的就还不如做油尖旺鱼丸的,也就是说之前我们的房价飞快和国际接轨,但人民的收入像是卧轨,现在我们的房价在下降,可是人民的收入也在下降,这就是好多年来社会主义分配的潜规则,就是要国富民穷,民富了就不听话了,毛主席曾说“知道越多越反动”,现在大家弄明白了“金钱越多才越反动”,所以当一些大学生被可口可乐公司以“派遣工”廉价雇佣、高强度低收入克扣工资时,千万不要去怪美帝国主义,不要,美帝国主义是学咱中国人来着,因为我们这儿不仅大学生其实绝大部份工薪阶层都处于低收入状态,大家本该得的钱,也就是传说中的剩余价值,被以各种形式存到爱国主义银行那儿了。无息。

国家才是最大的公司,永不破产。

6万亿会让一些人荣光,也会把一些人弄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GDP好给中央汇报,根本不管形势怎样强令企业和小业主按去年初计划交钱,没赚钱的也得交,可是“国家”其实就是国家里的每一个人,赚了钱就该分配给每一个人让他们活得滋了,这才成为了国家,否则只是国家银行。所以我其实真的很拥护这6万亿,更拥护的是这6万亿出台后就应该减免个人所得税在内的更多的税,人们有钱了就去买房买车旅游,如果只是投入4万亿拉动内需,又是一个怪圈,国富了,又得拿出N万个亿来解决民穷带来的问题。

有时候国家穷点是好事,我想这个观点一定会被爱国主义者痛骂,他们,和他们的父辈一直是勒紧裤腰带为国家集资造原子弹的,这是他们生活的信仰,直至成为生理习惯,幸好没打出去,打出去美帝苏修会闻到来自中国的每一颗原子弹,都有股咸菜味儿窝头味儿。

6万亿,万税。

PS:刚才有特别爱国的老师指出我计算有误,因为美国人口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左右,所以美国人均上税比中国多15倍,我确实只是粗略计算难免有错误,可没有像老师那样粗暴计算,因为老师们忘了,美国人均交税确实多但人均收入更多几乎是中国的十倍左右,这道理同样适用于雷那些拿中国油价比欧洲低的老师们,他们总喜欢在价格上国际化,在收入上中国化,把群众忽悠成郑智化。另,美国的纳税人才是真正的纳税人,因为他们享受了纳税人的福利和权利,我们的纳税人,其实只是纳睡人。

作者:李承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