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16

赵英雄之死

  赵英雄姓赵名英雄,“赵英雄”是赵英雄的大名,而非外号。赵英雄他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过功授过奖,当初为赵英雄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赵英雄长大以后做个像他一样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战斗英雄。当然,现在是和平年代,没有枪眼可堵,没有碉堡可炸,战斗英雄赵英雄是当不成了,可是和平年代并不妨碍赵英雄成为远近闻名的大英雄,赵英雄家里的墙壁贴满了奖状,这些奖状当然不是奖给赵英雄还在学前班的儿子的,而是奖给赵英雄的,有见义勇为奖,有舍己救人奖,还有扶贫济困奖等等。


  一张奖状是表扬赵英雄舍己救人的,那一次赵英雄陪孩子他妈上街买衣服,一辆失控的汽车在大街上横冲直撞,一街人吓得作鸟兽散。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呆如木鸡,站在大街中央不知所措。就在汽车将要撞到小孩的一刹那,赵英雄一个箭步冲上去,抱起小孩就跑。汽车擦肩而过,小孩安然无恙。后来县政府奖给赵英雄一张舍己救人奖状,赵英雄很满足,把奖状高高地贴在墙上。

  还有一次,赵英雄在下晚班途中,见几个歹徒欲强暴一年轻女子。赵英雄从地上捡起一根木棒就冲了上去,歹徒跑了,姑娘得救了。后来姑娘买了几斤水果一条香烟感谢赵英雄,赵英雄高兴得几天都摸不着后脑勺。

  至于赵英雄在河里救人、帮助孤寡老人的先进事迹更是数不胜数,赵英雄都不好意思提及,说这些都是小事情,不及一提。

  当然,赵英雄有英雄的骄傲,也有英雄的烦恼。

  去年年底,村里一个五保户找到赵英雄,说家里没米过年,要赵英雄资助点。赵英雄的妻子说没米过年你找政府啊!五保户说,英雄就要扶贫帮困吗!你是英雄,我不找你找谁?赵英雄没法,只好给了他200元,五保户拿起钞票在阳光下验了真伪,边走边说赵英雄是小气鬼,赵英雄哭笑不得,赵英雄妻子气得直抹眼泪。

  赵英雄妻子开了一个小商店,街坊邻居平时都在商店赊东西,有些人还了,有些人没还。赵英雄上门讨要欠款时,那些人理直气壮地说,你当英雄政府奖了你那么多钱,你还在乎这几十元啊?赵英雄想起来了,那次勇救落水儿童,县政府奖了他200元,这些年来赵英雄奖状得了无数,可得奖金还是大姑娘上桥头一回,赵英雄一高兴,就请街坊邻居到馆子嘬了一顿,花了三百多元,剔除二百元奖金,还倒贴百多元,可是赵英雄高兴。

  有一次赵英雄发高烧去医院,路过河边,只见几十个人在岸边高喊救人啊!可就是没有人下河救人。赵英雄跑过去一看,一个小孩在河里一沉一浮,眼看就要沉入水底。赵英雄责问众人为何只知高喊救人怎么不下河救人,那些人说,你是英雄,我们又不是英雄!赵英雄只好带病跳入冰冷的河中,虽说人是救上来了,可是赵英雄却在医院里躺了七、八天,也没见小孩的父母来看望他。

  说赵英雄不生气那是假的,赵英雄有时气愤得发誓再也不救人了,可是碰到这样的事,赵英雄依然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救人时就救人,一点也不含糊,谁叫他赵英雄是大英雄呢?

  但是这一次确确实实是赵英雄最后一次当英雄了,因为他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当英雄了。

  那天在大街上,三个歹徒在光天化日之下抢一个老人的钱,老人抱住袋子死不松手,说这是救命的钱,他的孙子在医院里等着钱去救命啊!求求你们发发慈悲吧!可是歹徒们丧心病狂,对老人拳打脚踢。赵英雄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但是寡不敌众,赵英雄被打到在地,赵英雄还听见自己的肋骨啪啪地脆响,整个胸膛就陷了进去。围观的群众上百人,可就是没有一个人上去帮忙,最后钱被抢走了,赵英雄负伤了,围观的人群也散了。

  妻子把赵英雄送到医院抢救,这几年赵英雄当英雄当穷了,家里也没有什么积蓄,没几天,家里所有的积蓄都花光了。医院催促赵英雄交钱,赵英雄说家里实在没钱了,能不能缓几天交钱。院长说医院不是慈善机构,要救命先交钱,说得斩钉截铁,毫无商量的余地。这时镇政府领导及时赶到,捐给赵英雄二百元,说镇政府财政困难,工资都发不出,这二百元还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赵英雄握着领导的手,感动得热泪盈眶。

  赵英雄妻子实在是筹不到医药费了,只好向县政府求助,县领导说英雄一定要救,但是有个程序,得研究研究。这一研究就研究了十多天,等县长大人捧着五千元赶到医院时,赵英雄刚好由英雄变为烈士。县长大人感慨万千,说赵英雄是我们县里的好公民、好儿女,一定要号召全县人民学习赵英雄的英雄事迹。

  三天后,县政府为赵英雄举行公葬,为此花费了二十多万。在热闹的葬礼上,县长大人慷慨激昂、声情并茂,高度评价赵英雄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伟大的一生。毫不吝啬那些崇高的字眼,所有参加葬礼的同志都感动得泪眼婆娑。最后县委还追认赵英雄为中国共产党员,尽管赵英雄从来没有写过入党申请书。

  县长大人念完悼词后,摸摸赵英雄儿子的头说,你要好好学习,努力向上,长大以后当个像你爸爸一样的英雄。

  爸爸不是这么说的,赵英雄的儿子仰头看着县长大人慈祥和蔼的脸,想起了爸爸的临终遗言:“儿啊!长大以后当什么都可以,就是别当英雄!”
原文:http://bbs.culture.163.com/ltgch/204506,13.html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