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14

警惕高考作文的“诗意迷失”

  随着今年高考语文考试尘埃落定,各地的作文题陆续走进公众视界。今年的高考作文可谓是一片“诗意”,比如全国卷的作文题就在于讨论“人生,诗意还是失意”。此外,湖南题为“诗意的生活”,江苏题是“怀想天空”,浙江则是“行走在消逝中”,而山东更为迷离,就叫“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我做过多年高中语文教师,这满卷皆书诗意的高考作文,令我感觉很不是滋味。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这样诗意的诉求,离我们考生那种紧张的高考生活委实太过遥远。让学生过度陷于对诗意的想象,必将制造出大量无病呻吟极度空洞的高考作文。

  这种情况最大的危害在于构成了对高考阅卷的挑战。诚然,高考作文命题更为宽泛是一种进步。但我们讲求高考作文命题的开放性与自由度,却并不意味着命题本身的不加约束与规制。既然高考作文是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凭借之一,它就必须承载起反映学生作文水平的能力。而界定学生的作文水平,又绝不仅仅止于语言的张力以及语法的规范,更重要的是测试出学生的思想深度与厚度。

  显然,高考作文极度陷于诗意,不利于我们学生思想的展示。这是一种悲哀。才华从来不应限于文采与个性,对于一个国家与民族而言,一代人的思想素质与精神厚度,才是最根本的。或许,在诗意生活的构想中,在怀想天空的漫游中,在消逝风景的追忆中,那些极具语言能力的学生会显扬其表达的魅力,但这绝对不是界定学生作文水平的全部,表面宽泛的诗意想象,对作文来说,其实是一种更为逼仄命题,会让那些更贴进现实生活,更能反映主流社会的文章,失去依托的平台。

  更重要的是,如此诗意化的命题,对于提升高考作文的阅卷质量,必然构成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可以想象的是,对于这样的命题,其界定的标准也必然更为宽泛,换言之,阅卷老师对于作文质量的界定,弹性空间将变得极大。由此类推,今年对于高考作文是否属于错判误判,也将会陷于更为复杂的境地。而基于这样的原因,很可能导致高考作文批改的质量上不去,最终损害到高考本身的公平性与公正性。

编辑: 陈刚 稿源: 北京青年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