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12

“性”生态环境恶化是“难婚”的温床

近来,北京、上海和武汉等大城市相继出现“公园相亲会”、“相亲文化节”,旨在解决日趋庞大的大龄青年群体“难婚”的问题。有关媒体在报道这件善事,分析形成这一社会难题时认为:一是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年轻人工作压力大,无暇顾及个人的婚事;二是随着通信手段升级和网络普及,年轻男女直接交往减少,反而给婚恋造成了空间隔阂;三是如今婚姻成本太高,让很多愿意结婚的人望婚兴叹;四是年轻人对婚姻问题的观念已经改变,独身倾向在兹生,在年轻人中未婚不足以为尴尬(女大不嫁男大不婚被认为是件不光彩的事)反而为时尚。

上述原因的分析忽略了“难婚”的真正原因。婚姻本质上是法律规定两性关系的社会形式,它反应了人类生存繁衍及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但为什么受到当代青年的冷遇呢?笔者以为:当前社会两性关系生态环境的深刻变化是造成这一社会问题的直接原因:

一、恋情多。现在,中学甚至初中就出现早恋,年龄很小的男女早早就为异性吸引过、仰慕过、相思过、激动过,也有的失恋过、痛苦过、感叹过。走向社会的青年男女在社会开放度前所未有的今天,找个人恋爱,不论是机会还是可能都比过去容易得多。这一代人的恋爱比率和每个人的人均恋爱次数,比起他们的父辈和祖辈肯定要多得多,这是不争的事实。当然,这种过早过多的恋情绝大多数既是有违世俗的,也是不成熟的,更是没有结果的。他们过早地体验了男女情愫,这对未来的恋爱婚姻不一定是良好的基础,反而可能形成心理阴影。

二、居情多。“居情”即青少年婚前性行为与同居。这样的情形已相当普遍,社会大众对婚前性行为及同居的接受程度也在逐渐提高。这种事过去惊世骇俗,现在习以为常。最近国内某大型网站开展了一个关于“你是否会选择未婚同居”的问卷调查,选择愿意未婚同居者点43.14%%,还有24.51%%的人表示视具体情况而定,据说这还是年轻男女对未婚同居问题有了理性回归趋势后的调查结果。走向社会的青年男女因为离开了家乡远离的父母,在工作生活压力下寻求慰藉和帮助,同居生活更是被很多年轻人选择的生活方式。这种大量客观存在的准婚姻大多数是不公开的,这对正常婚姻无疑形成强大的冲击。

三、色情多。在中国历史上,妓女一直是一种公开的合法的职业。新中国建立后,坚决取缔了卖淫嫖娼活动,这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之一。然而,时至今日,随着经济上的改革开放搞活,卖淫嫖娼活动又大量出现。“繁荣娼盛”已经成为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特别是发达城市的酒店、发廊等服务娱乐场所,已经形成一种隐性产业。据报道: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地方:门挨门(发廊高度集中);人拉人(买卖异常公开);狗不理(治安格外良好);官不闻(有关部门特别宽容)。我们不能说未婚青年都是这些场所的顾主,但我们不能否认这种“性产业”的存在对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没有消极影响,也不能断言青年男女完全能够抵挡住这些诱惑,起码这些从事“性职业者”中的一部分进入婚龄的男女就是婚姻的“困难户”。

四、网情多。网络色情是指在网上以性行为或者人体裸露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目的在于挑逗浏览者的性欲或满足人的性猎奇心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色情在休闲娱乐、满足大众欲望方面有其独特的功效。色情图片、色情文章、色情聊天、色情电影等网络色情是社会生活色情的沙盘演练,很多直接导致非法性行为。最近,上海破获首起网上“祼聊” 大案反应出,包括青年男女们在内的网民通过这样的网站窥视异性隐秘和幻想“禁果”,每天注册至少几百人。什么流氓燕、芙蓉姐姐、二月丫头、欲望女神、木美子等等,在提高所谓草根博客和网页的点击率,让她们成为网络红人的同时,给触网的所有的人(当然包括触网的大男大女们)提供了猎奇或意淫的机会和条件。在这个相对安全和隐密的“包箱”里,不知有多少男女得到了“性福生活”。

性对于婚姻来说是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在这样的一个两性生态环境下,在中国传统性文化的背景里,青年男女在真正的婚姻面前,对性的渴望肯定会大打折扣。对自己的自律一定会艰难得多,对异性的信任也会产生动摇。这直接影响他们对恋爱婚姻家庭爱情的认识和行为。早恋、未婚同居都是做了赶季节的活,即使没有性接触,男人的情调,女人的香艳,通过社会生活网络感受,使很多年轻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异性疲劳,神秘感淡化、新鲜感没有,哪来渴望与激情,这是不是问题的实质呢?什么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等,经济条件有限,这可能是很少一部分人的原因,却成了整个问题的遮丑布。有个女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盛大婚礼的殿堂里,新婚的丈夫为我戴上指环,那是我做为女人最终极的梦想,也必定是我最美的瞬间。可我不知道,那些体验着未婚同居的女孩,在那一刻还能为自己保留多少激动———因为她们未婚同居的恋爱方式已经决定她们的婚礼只是一个浮于表面的排场。对于男女在正宗季节的恋爱和朝夕相处的生活也是同样的道理。

综上所述,两性关系“多情”的生态环境是大龄男女难婚的直接原因。在这个温床上,除却坚守底线的肃男静女(只能是越来越少),多数人可能既淌洋在两性关系的暖流中,彼此又不须负终身责任。对他们来说,结婚和不结婚没甚么两样。水深水浅早已胜似闲庭信步,结婚何意?在这咱情况下,父母亲着急、有关社会团体和部门组织相亲会,家长相亲大军妄想复辟“包办”,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寄希望于两性生态环境改善和净化,年轻人对恋爱婚姻问题的进一步理性回归,才能看到“难婚”问题根本解决的希望,才能扼制发达城市已经出现的独身趋势的发展。

No comments: